繁體中文 ENGLISH
1 2 3 4 5 6 7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服務導航

新聞動態

全球貿易復蘇需要通力合作

來源: 時間:2021-03-01

    世界貿易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長強勁,延續了第三季度谷底反彈的勢頭。不過,由于全球貿易的關鍵領先指標出口訂單指數和汽車產品指數均出現見頂下滑趨勢,其擴張步伐在2021年上半年恐難以持續。全球貿易有望拉動經濟增長,但其正面效應需要更長時間顯現。

短期來看,疫苗接種工作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勢頭。受疫情影響,企業普遍開工不足甚至停產,造成國際物流遲滯和貨物貿易成本增加,人們的收入和消費信心降低也從需求端對全球產業鏈形成擠壓。如果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發達經濟體和東亞各國的生產供應能力有望充分釋放,屆時寬松的財政和貨幣環境將助推北美、歐盟和亞太等地區的貿易投資活動快速修復,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早在疫情發生前,全球貿易投資活動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就有所減弱,在經歷最初一個階段的補償性反彈后,國際貿易可能保持與全球產出增速一致的緩慢增長。2008—2019年,世界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速與該時期全球總產出增速幾乎持平,與此前10年二者接近2∶1的比例形成鮮明對比,表明在貿易保護、地緣政治、各國要素成本優勢相對變化等結構性因素推動下,國際貿易格局正逐步發生改變,貿易及其帶來的專業化分工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被削弱。因此,全球貿易規模和經濟增長回歸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

    中長期看,各國應對結構性因素的變化、全球產業鏈重構是全球貿易復蘇和發展的關鍵。2020年,我們既看到全球貨物貿易相關保護措施新增1146條,較前一年增加5.2%;也看到多邊、雙邊經貿合作得到維護,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等。后疫情時代,為強化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政府和企業將積極推動產業鏈布局多元化和區域化。

    總體而言,短期內,疫情形勢的緩解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并在二者間形成良性循環。全球貿易的中長期發展前景及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則有賴于結構性因素的變化、全球產業鏈的調整以及各國政府對國際合作、維護貿易環境的態度。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持多邊合作是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期望。全球通力合作克服現有障礙,國際貿易將有望在未來10年煥發新生,為實現可持續經濟復蘇提供助力。

上一篇

下一篇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26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颍上县| 平阳县| 会昌县| 内乡县| 武平县| 肇源县| 绥德县| 襄垣县| 马公市| 澜沧| 周宁县| 永宁县| 中超| 嵊泗县| 礼泉县| 金乡县| 巍山| 东乡| 吉木乃县| 大厂| 新营市| 大方县| 苍梧县| 菏泽市| 邹城市| 滦平县| 沙田区| 鄂伦春自治旗| 东光县| 广宁县| 麻阳| 云梦县| 石家庄市| 辽阳市| 涟源市| 呼和浩特市| 卢氏县| 千阳县| 丰台区| 遂平县|